“在这一行里,我并没有留下所谓的代表作。”初见抽纱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树泽,他便向记者坦言,作为一名在潮汕抽纱行业里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抽纱艺人,他并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除了我自身以外,我工作的空间、手中的笔和纸以及设计出来的作品都属于抽纱公司、属于国家。”
1974年,陈树泽进入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从此迈入潮汕抽纱行业。那么,何为抽纱?这项素有“南国名花”雅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从狭义上讲,是指对梭织平纹布料的一种手工艺处理。它按照纹样要求和制作需要,抽去布料的若干经纱、纬纱,从而在布料上制作各种透空图案的技艺。而从广义上讲,抽纱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民族风格的织绣技艺,以及通过这种技艺制作出的各种家庭纺织品。
作为一项与20世纪下半叶中国外贸市场紧密相连的技艺,抽纱的兴衰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近日,陈树泽在汕头市小公园人才讲堂上再度回望那段抽纱岁月,展现在听众眼前的不仅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的身影,还有潮汕抽纱产业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图景,更带观众领略了潮汕抽纱技艺在这个时代的重要角色。
与众多非遗传承人一样,陈树泽抽纱技艺的启蒙也来自父辈。他的父亲陈铁泉是潮汕抽纱第一代艺人。自1929年起,陈铁泉便跟随意大利画师学习西洋纹样设计技术,自此便与抽纱艺术品的创作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陈铁泉在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从事抽纱艺术品的创作设计与带徒授艺,被誉为该公司的设计“一支笔”。
陈树泽18岁便进了抽纱公司,并跟随父亲和其他师傅学艺。回忆起那个时代,陈树泽感慨:“那时候我真的非常积极勤奋,丝毫不敢懈怠。”他强调,抽纱图案设计的效果,都靠线条表现,稍有偏差,图案纹样的形和神就会发生变化,工种处理上也会出现问题。为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陈树泽每天都会练习描绘各种线条,同时学着设计稿件,这都是形成作品的基础。
讲起抽纱作品,陈树泽表示,每一幅作品的诞生都始于一张设计通知单。“我设计的抽纱产品都必须以满足国际市场销售、适合不同区域制作为前提。”据陈树泽介绍,设计通知单上会详细列明所需产品的规格、用料、工种、价格、档次、销区、产地等要素。“这么一张高合成的设计单,已经完全决定了作品的设计方向和纹样色彩等细节。”
陈树泽表示,做设计图需要充分考虑和兼顾设计单上的所有要素。他说,潮汕抽纱技艺有很多工种,不同工种产品的设计有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并妥善处理各种相同或不同材质在产品制作上的关系,还需深入考虑不同销区的喜好及禁忌情况……
记者了解到,尽管陈树泽从事的是抽纱产品的创作设计工作,但他却对整个抽纱工艺流程了如指掌。“画稿必须了解整稿、针稿、刷稿、制作、洗熨等环节的运作,一幅设计作品只有转化为产品并进行销售,这个设计才算完成。”陈树泽说。
抽纱产品从设计到制作到生产销售,环环相扣。设计中每个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陈树泽反复强调,“工作中大家都不敢马虎应付,每个人都勤勉细心,特别是在档次价格的配合上,对一分钱、一条纱的投入都严格把控。”也许是在抽纱行业中养成的细致入微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陈树泽讲起潮汕抽纱技艺时,对其历史渊源、发展状况、类别等方面的介绍也力求详尽而精确。
说起抽纱在潮汕的历史,陈树泽滔滔不绝。他向记者介绍,19世纪中后期,制作抽纱的手艺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因此抽纱行业是全国性存在的。产品制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山东等九个沿海省市,但各地的抽纱技艺种类不同。
抽纱技艺在潮汕地区找到了可以扎根的良性土壤。陈树泽表示,1860年汕头开埠后,潮汕抽纱技艺逐渐形成了由西方图案纹样及刺绣、抽通、编织技艺和潮汕民间流传的刺绣、编织和衣物缝补等针线手工艺相互融合的样态。可以说,潮汕大批闲置女性劳动力的存在和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基础,共同促进了潮汕抽纱行业的兴盛。
陈树泽介绍,潮汕抽纱主要分为抽通、手绣、编织、补布和拼接五大类技艺,每个种类又有多种不同的工种和针法。不同的技法和针法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抽通类晶莹通透,绣类或华丽或淡雅或抽象,编织类或粗犷或华贵或雅致,补布类质朴厚实,拼接类典雅清逸。
“抽纱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起来的,严格来说,这五大技艺中只有‘抽通’中的工种真正体现了‘抽纱’的内涵。”陈树泽表示,潮汕抽纱和潮绣是两种不同的民间手工技艺,两者在技艺手法及形态、产品原材料、题材、用途及制作规模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潮汕不同地区在工种制作上也各有专长,因此,一些涉及多工种结合的产品往往需要多个工区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据陈树泽回忆,那时候自己常与父亲和其他师傅一起深入工区参与创新设计活动,足迹遍及潮汕地区各大抽纱产区。在实地了解各类技艺和工种的制作方法和特点、与一线技术人员及技艺女工深入交流后,他们积极推动了多种技艺、多个工种之间的相互结合,从而产生了不少新技艺、新工种和新产品。不同国家的技艺流传到潮汕各地,在此基础上,新的技艺和产品创作得以蓬勃发展。陈树泽在创作设计中注重对传统针法、技法、纹样的深入挖掘与巧妙运用,并大胆进行改良和创新,为抽纱技艺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抽纱产品按其用途来分,大致可归为台布类、手巾类、被枕类、杂件类以及服装类等五大类别。陈树泽设计的作品总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并适应工区的生产条件,为抽纱产品的市场推广和生产销售作出了显著贡献。如1986年,他独立承接试制“浮刁花边”产品的全部纹样设计,创作了浮刁花边房间套系列作品,该产品在当时发展为潮安县东凤技艺产区年产值1200万元的大宗商品。
2008年,陈树泽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抽纱(汕头抽纱)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陈树泽从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退休,42年的抽纱工作经历暂告一段落,而他与抽纱的缘分并未因此画上句号。
多年来,陈树泽亲力亲为,参与抽纱艺术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传承中,致力收集和整理抽纱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实物,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东篇“抽纱”分篇、《广东十大工艺美术》等专业书籍及其他艺术欣赏和推介文章的撰写,参与影视专题的编辑、制作,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等。
作为抽纱行业从繁荣到式微的见证者,陈树泽表示,非遗技艺有生产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两个方向,“抽纱这门技艺与产业相关,如今追求抽纱的生产性保护显然不太现实,因此年轻人对于‘为什么学抽纱、学了抽纱可以做什么’等问题都值得认真思考。”
在陈树泽看来,向青少年讲授并展示抽纱技艺,最重要的是起到美育浸润的作用。他说,潮汕抽纱技艺是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一份宝贵遗产,具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丰厚积淀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内涵。潮汕抽纱产品多样化的图案,形成了浮沉有序、虚实相映、清朴实致的构图特点,展现出一种雅致深邃、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
陈树泽认为,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通过向他们展示抽纱技艺的精湛和美丽,可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和示范,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抽纱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心灵深处埋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的工作室里,陈树泽认真地向来访的单位和个人介绍潮汕抽纱技艺。平时,他也参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关于潮汕抽纱的课题研究,带研究生探索潮汕抽纱的“前世今生”,协助多个高等院校“三下乡”队伍开展田野调查,组织从艺人员对抽纱艺术的应用进行广泛的研讨。
陈树泽表示,保护传承和推介宣传抽纱技艺是他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抽纱的学术研究中来,希望有了这些研究,这门技艺能一直流传下去。”
CA88会员入口
上一篇:常熟纺机携手中之杰智能打造智造标杆启动德沃克OBF智能工厂 下一篇:未来一周有明显降水!何时凉快?松江最新天气来了